泉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泉州鲤城区景点

[切换城市]
泉州站> 泉州旅游> 泉州景点> 鲤城区景点
  • 基督教泉南堂
  • 介绍:基督教泉南堂位于泉州市中山中路374号。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到泉州传教。三年后,泉南堂正式成立,成为泉州第一座教堂。泉南堂设教140年,历来都是泉州市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泉南堂历史上经历三次重建,旧教堂建于1927年,1938年教堂遭日军轰炸后重修;1949年主堂和钟楼部分翻建,2002年2月22日拆除旧堂重建,并于2007年12月日落成。新教堂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新堂在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的同时,里面增添了中央空调、电梯、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教堂。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374号
  • 花桥慈济宫
  • 介绍:花桥慈济宫始建於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祀北宋泉州名医吴本(979-1036军)字华基、号云冲。闽台尊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据史志载,其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花桥为其生前行医故址。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中山南路607号附近
  • 古城泉州
  • 介绍:泉州古城风景区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历来被世人称之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333
  • 临樟门
  • 介绍:临漳门于清朝顺治十五年改建,城门墙高8.25米,城门楼总高24.3米,城门及城墙占地面积1478平方米,城门楼面积533平方米,由城门洞两边各设台阶登上城楼。于此处北可观及清源山,南可望至展览城片区。
  • 地址:泉州市新门街、城西路、笋江路和江滨路的圆盘交汇路口
  • 新门街
  • 介绍:新门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与涂门街相邻。南唐保大中“晋江王”留从效筑罗城时,增筑临漳门,百姓们俗称为“新门”,而从新门向东行至中山路,便被人们命名为“新门街”。它是东西街以南,市中心区一条主要东西走向的第二道横街。 
    新门街西段有个公园叫芳草园,芳草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芳草”是以四季游赏诗文“春游芳草地”立意而构思造园,后来荒废了。公园规划总面积为90亩,以植物造景为主。园内目前建有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漫步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榕树、龙眼树、玉兰树、棕榈等大量乔木婀娜多姿,参差交错,为你留出游赏、玩乐、休憩的宽阔空间。园中还利用原有的地形,堆土造坡,孤植造型榕桩,普遍种植香樟、桂花等香化乔木,辅以大量草坪以及各类花灌木,以多姿多彩的植物形态、四季交替变化的花色花姿让你乐而忘返。这里满眼翠绿,满园神奇,“城市山林”的郊野气息,让人仿佛“回归自然”,感到舒心惬意。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与涂门街相邻
  • 欧阳詹故居遗址
  • 介绍:位于市区甲第巷95号的欧阳詹故居,是一间庙宇,庙宇门口挂着一个“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辖区负责人及泉州市文史专家均表示,这里并非欧阳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经不在了,遗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
    几年前有人租了庙宇的三楼,作为“欧阳詹的陈列馆”。为了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就挂上“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来陈列馆搬走了,却把牌子留下来。
    欧阳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来有关部门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纪念欧阳詹。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甲第巷95号
  • 泓翰美术馆
  • 介绍:翰美术馆是集展览、交流、收藏为一体的专业展览馆,位于泉州市新门街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36号楼。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新门街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36号楼
  • 后城旅游文化街
  • 介绍:后城旅游文化街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与九一路之间的后城街,东接侨乡小商品街,西联百源路,南与著名旅游文化景点清真寺、关帝庙联成一片。
    后城旅游文化街集文化景观、旅游服务、专业市场为一体,以民间传统产品为主要特色的工艺美术旅游商品专业市场。有木雕、金木雕、佛像、石雕、影雕精品、刺绣、玉器、陶瓷、铜器、锡器、紫砂工艺、竹编、滕编、脱胎、树脂工艺、艺术服饰、宗教绣品、钟表工艺、文房四宝、艺术书刊、音像器材、电子产品、艺术画廊、茶艺茶道、花灯制品、文体器材、装潢广告、艺术摄影等。
    后城旅游文化街的主要建筑由中国十大建筑师清华大学吕俊华教授设计,整个建筑群沿八卦沟两旁布置,中间各布置绿化带,柳树成荫,小桥流水,走道旁点缀建筑小品,风景怡人。
    关帝庙与清净寺之间有绿地、广场和停车场,南北三条路分别为百源路、隐居桥巷、小菜巷;东西三条路分别为九一路、后城巷、涂门街,交通便利。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与九一路之间的后城街
  • 基督教泉西堂
  • 介绍:泉西堂位于泉州市区西街208号。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由英国长老会文高能牧师等同工筹建,翌年独立成西街堂会。起初租用一座民房古大厝,至1925年始建成一座土木砖结构的中西合璧的礼拜堂。这种闽南文化(带纹清水砖装饰立面与柱子,并马齿檐、条石基等)结合西方哥特式(尖顶钟楼、弧拱形百叶窗)的建筑风格博得现代建筑专家的青睐(上世纪九十年代),提议作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08号
  • 泉州天主教堂
  • 介绍:州花巷天主教堂位于花巷许厝埕,是由西班牙教士传入,最早在1926年由旅菲华侨陈光纯捐资修建,当时占地15亩。解放后教堂及附属建筑被占用,1978年之后收回部分房产。1983年,经批准,该教堂获准开放从事宗教活动,由于此前破坏严重,无法修复,所以从2001年开始重建,2003年竣工,是典型的歌特式红色教堂,并于2004年11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现占地1550.8平方米,建筑面积975平方米,可以容纳1000多人,目前泉州及周边地区的信徒都来此参加聚会。
    幸运的话可以遇到年老的修女为你讲解。不过主要的部分就是这个二楼做礼拜的地方。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花巷许厝埕25号
  • 崇福寺
  • 介绍:崇福寺始建于北宋初,降至元末,崇福寺毁于大火,不久复建。明代以后,屡经修葺,现存之大殿及后殿,系清代末年所重修。
    崇福寺方圆约15亩,寺分三个殿堂,规制风格独特,前为弥勒殿,奉祀弥勒佛,旁有四天王,高约两丈,雄伟魁梧。
    前殿左侧为善庆楼,右侧为福禄阁。正中即为大雄宝殿,后殿供奉千手观音,佛像雕塑精美。左右又筑钟鼓楼对称。殿堂巍峨宏敞,檐角高翘,斗拱宏大,画栋雕梁,魁伟堂皇,在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可称精致罕见。
    大殿横匾“戒香普薰”,乃弘一大师墨宝,实堪宝贵。
    崇福寺拥有“三宝”,一为晋代所建的“应庚塔”,七层四丈,上有浮雕,虽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据传该塔有“应利欹斜”之灵,斜向何方,便可使该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为巨鼎,高达六尺,直径五尺,俗称“千人鼎”;三为钟楼所悬巨钟,该钟乃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用纯铜1600多斤铸造而成。钟高八尺,周身浇铸楞严神咒。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东街崇福路
  • 金山公园
  • 介绍:鲤城区金山公园位于顺济桥头,占地面积约50亩,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泉州市区一个集景观、生态、休闲、文化、健身、垂钓、娱乐、美食、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滨水城市公园。
    公园中心绿地休闲广场独特的舞台设计理念,有利于举行各种大型的文艺综合晚会,而且也是广大市民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坐在江边那古典的秋千摇椅上,观赏着园内江边的美景,可谓是清风、碧水、绿茵,蕴含古今,其韵无穷。公园里还设置一个临江健身运动场,有篮球场、溜冰场、江边健身器械、健身路径、停车场等设施,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
    金山公园也有自行车专用道,从接官亭至金山公园,沿江而设。在这里骑行,江景尽收眼底。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江滨北路423-425号附近
  • 宿燕寺
  • 介绍:宿燕寺是在宋代海岸寺废墟上建造的,坐北朝南,前案峰峦连绵,后背山峦围护,地形似“燕子归巢”,故名。
    山巅有老子骑青牛景象。近几年经过改建扩建,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及两廊,附有4个亭、莲花池及花园、功德堂赠药处等,景观一新。
  • 地址:泉州市紫帽山东面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
  • 东街
  • 介绍:泉州东街形成于泉州唐故城创建前后,至今已有约1200年历史。该街全长986米,大道两侧新建立面为富有闽南侨乡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骑楼式房屋。东街还有不少名人故居,如吕占将军府、杨注御史第、何乔远侍郎第。传说中的名人蔡六,家就住东街。现在的泉州东街,已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八闽第一街”。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东街
  • 闽台关系史博物馆
  • 介绍: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建置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天后宫内。
    该馆自1989年创建以来,不断开展闽台历史文物资料的调查、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以天后宫古建筑群为依托,先后举办了《闽台妈祖信仰源流展》、《闽台民间艺术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和《闽台缘》等专题展览。其中,《闽台缘》专题展览和《闽台民间艺术展》是该馆最有特色的基本陈列。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1号天后宫内
  • 富美宫
  • 介绍:富美宫供奉我国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俗称萧阿爷,白鬃公。配祀廿四司、文武尊王等。原为属地保护神、后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香火兴盛、分灵遍各地。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是连接内地与出海贸物集散的重地,邻近的“聚宝街”在宋元时是外国商贾经商贸易之所而得名。明代永乐三(1405)年附近的车桥村,建有“来遗驿”专为接待国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民国期间城南仍是泉州经贸金融活动的中心。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南门水巷末端
  • 泉州佛教博物馆
  • 介绍:泉州佛教博物馆总投资六百余万元人民币,全馆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建有殿、堂、房、舍几十间,均系木面结构,殿宇五重,中间三进采用蜡角式建筑,其中戒坛为重檐,五重正殿依次排列,在正对山门的一条中轴线上,与东西两厢的钟、石雕廊房建筑相连接,浑然一体,布局严谨,气象庄严,朴实壮观。五重殿由几十根巨型石柱支撑,琢磨精雕,柱上斗拱,雕饰玲珑,尤以各殿镂空花窗,式样繁多,图案新颖,堪称内地佛教博物馆之冠。
    共有5个展室,第一展室有历代的铜钟九口,其中以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铸的铜钟为最古,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铸的铜钟为最巨。特别要提到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铸有泉州与台湾经济往来的铭文,很有历史价值;第二展馆有石雕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佛像;第三展馆即正殿,有明代、元代、宋代、清代各书法家名人字画真迹,瓷花瓶。有唐、明各种不同的花瓶十余种;第四展馆即戒坛,有唐代的铜铸“海兽葡萄镜”,明代的佛像4尊,清代的铜佛像30多尊,香炉有明代以及清代共30多个。室中著名的有宋版元刊《崇宁万寿藏》与全省独一无二的《毗卢藏》残卷,此外还有五代僧人义英手写的《金银藏》残片,元代僧人如照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一部,明代僧人藕益亲笔题识的《梵网经》与明刻本《华严经》。以及木版《开元寺志》一套。
    第五展室两层,即“弘一法师纪念馆”,一楼弘一法师的艺术展室,所展出的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二楼弘一法师的遗留实物及墨宝字画、真迹和有关文物。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开元寺内
  • 华侨新村
  • 介绍:沿中山路北行,直走大概1公里就是华侨新村了。这里也是各色小别墅聚集地啊,其中也匿了不少咖啡馆,是个消遣的好去处。
    进入华侨新村的道路被称为“爱国路”。据资料记载,华侨新村是中国的首个华侨别墅区。新中国成立后,华侨们响应爱国号召,掀起了一股“归国潮”。泉州是著名侨乡,华侨新村的崛起成了那段历史的明证。从东南亚的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归国的华侨们,成了新村内一幢幢别墅的主人。这里的房子也杂糅了闽南特色和南洋风格。一幢幢别墅整齐排列,外墙为具有闽南代表风格的红砖,造型则充满了南洋气息。洋房有单层也有双层,建筑面积多在400平方米左右,均有花园,院内栽花种草。一些花园内还有秋千,大宅气息扑面而来。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爱国路2号
  • 德济门遗址
  • 介绍:德济门遗址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地处泉州天后宫南侧,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济门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时称镇南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改称德济门,明清屡有修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济门附近城垣被拆,1948年德济门毁于大火。2000年发掘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显露城墙基址,并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及石刻、铁炮等。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南门天后宫正对面。
  • 释雅山公园
  • 介绍:释雅山公园选址在原泉州农业学校遗址,也正是历史上施琅将军的故居及四季园林中的“秋、冬”二园。此园地势高旷,且近在咫尺,又同在城之东隅,其时又将秋冬二园统称为“东园”。
    整个园区为多棱角,呈不等边多边形的地块,总面积约4.33公顷,绿化面积3.329公顷。公园性质以延续秋、冬二园历史文脉,结合纪念性建筑、遗址的保护与恢复,以古典园林风格为主,以开放型作为市民休憩活动的公园。
    园内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植物季相,体现传统的季候文化,并将部分人工构筑与园林小品的布设结合其中,营造出休闲的意境。园中建筑松关阁作为释雅山公园的核心意境区,可为书画家提供展演活动空间。公园东入口的南侧有一株珍贵的古树名木,为历史上园主施琅将军手植的白玉兰,也为公园增添了不少文化韵味。这座公园的“灵魂”——施琅故居,仅在入口处立了一块碑,因未修缮保护,破败不堪。
  •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温陵路205号